色谱分析数据中的几个常用参数
——灵敏度、检出限、响应值、相对偏差、标准偏差、相对标准偏差、回收率、回归系数

1 灵敏度的规定
把标准曲回归方程中的斜率(b)作为方法灵敏度,即单位物质质量的响应值。
2 检出限
把3倍空白值的标准偏差(测定次数n≥20)相对应的质量或浓度称为检出限。
2.1 色谱法(GC.HPLC)
设:色谱仪最低响应值S=3N(N为仪器噪音水平),检出限进行方式。
式中:
b——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中的斜率,响应值/ug或响应值/ng;
S——仪器噪音的3倍,即仪器能辨认的最小的物质信号。
2.2 吸光法和荧光法
按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家联合会(IUPAC)规定。
2.2.1 全试剂空白响应值
式中:
XL——全试剂空白响应值(按3.6操作,以溶剂调节零点);
Xi——测定n次空白溶液的平均值(n≥20);
S——n次空白值的标准偏差;
K——根据一定置信度确定的系数。
2.2.2 检出限
式中:
L——检出限;
XL、Xi、K、S、b——同式(A2)注释;
K——一般为3。
3 精密度
同一样品的各测定值的符合程度称为精密度。
3.1 测定
在某一实验室,使用同一操作方法,测定同一稳定样品时,允许变化的因素有操作者、时间、试剂、仪器等,测定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即为该方法在该实验室内的精密度。
3.2 表示
3.2.1 相对偏差
相对偏差
式中:
Xi——某一次的测定值;
——测定值的平均值。
平行样相对误差计算式:
3.2.2 标准偏差
3.2.2.1 算术平均值: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可按式(A6)计算。
式中:
——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;
n——重复测定次数
Xi——n次测定中第i个测定值;
3.2.2.2 标准偏差:它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,用标准差(S)表示
式中:
——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;
n——重复测定次数
Xi——n次测定中第i个测定值;
S——标准差
3.2.3 相对标准偏差
式中:
RSD——相对标准偏差;
S——标准差
——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;
4 准确度
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的程度。
4.1 测定
某一稳定样品中加入不同水平已知量的标准物质(将标准物质的量作为真值)称加标样品;同时测定样品和加标样品;加标样品扣除样品值后与标准物质的误差即为该方法的准确度。
4.2 用回收率表示方法的准确度
式中:
P——加入的标准物质的回收率;
m——加入标准物质的量;
X1——加标样品的测定值;
X0——样品的测定值。
5 直线回归方程的计算
在绘制标准曲线时,可用直线回归方程式计算,然后根据计算结果绘制。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直线回归方程的公式如下:
式中:
X——自变量,为横坐标上的值;
Y——应变量,为纵坐标上的值;
b——直线的斜率;
a——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;
n——测定次数。
r——回归直线的相关系数。
下一篇:固相萃取柱压力方式选择